新疆日报乌鲁木齐6月17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曹华报道: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837.56万亩,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今年5月,新疆首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阿克苏地区启动,该工程总面积360.23万公顷,总投资额53.73亿元,该工程的实施,将构建起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产业和谐共济的新模式,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防沙带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阿克苏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生态系统极度脆弱和敏感。上世纪80年代,阿克苏地区每年沙尘天气将近100天,最近的沙漠离城区仅有6公里,并不断向城区逼近。面对严酷现实,1986年,阿克苏地区在风沙策源地柯柯牙启动绿化工程,用30多年时间,筑起了一条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使昔日的风沙策源地变成了生态屏障、绿洲果园。

阿克苏地区黄沙变良田的传奇故事,是新疆持之以恒开展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的缩影。作为我国沙化土地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为遏制土地沙化扩张势头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国家支持下,新疆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退牧还草、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示范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在新疆上演。

“新疆防沙治沙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这得益于不断的防沙治沙实践。土地荒漠化、沙化治理在全世界都是难题,近年来,新疆通过国际交流,很多选育的荒漠植物走出国门,助力非洲、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康说。

在防治措施上,新疆加大对荒漠植被封禁保护力度,目前全区共设立封禁保护区43个,面积达809万亩。同时,全面推行以草定畜,实施草原禁牧1.5亿亩、落实草畜平衡5.409亿亩,通过补助奖励引导农牧民转变牲畜饲养方式;积极创新综合治理模式,示范推广引洪落种、梭梭接种肉苁蓉、无灌溉造林、工程治沙等新技术;组织实施沙化治理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建国家沙漠公园9个,总数达到27个,规划总面积为287.9万亩,累计完成“三北”人工造林330.40万亩、封山(沙)育林416.787万亩、退耕还林422.2万亩、退耕还草101.5万亩、退牧还草480.95万亩,有效减缓沙化土地扩张趋势。

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目前,新疆各类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累计投资132.6亿元,监测数据显示,新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缩减”,有力支撑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