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联系方式:0991-4165463 | 0991-4165461 | 0991-4165486     微信公众号   个人中心
会员风采

Case Project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

0991-4165463

0991-4165461

0991-4165486

地址:

乌鲁木齐市南湖西路215号

新疆生态环保产业协会

2023年示范工程|新建和田至若羌铁路风沙防护治理示范工程

新疆生态环保产业协会 / 2024-04-20 / :375

为提升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自治区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的推广及应用,我会于2023年11月底开展了全区首次生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征集工作。此次入选名单详见《关于对2023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评审结果的公告》,对入选示范工程的项目将陆续在我会官微和官网公布。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

2024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及优秀示范工程评选工作也即将开始,期待更多的企业参与申报。

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新建和田至若羌铁路风沙防护治理示范工程

申报单位: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领域:生态修复

业主单位: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和运行模式: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合资公司)建设和运营管理

投运时间:2022年6月16日

验收情况:和若铁路全线已于2022年6月依法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工程规模:和若铁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线路起自喀什至和田铁路和田站,终至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若羌站。线路全长825.476公里,项目总投资209.90亿元,建设总工期3.5年。

和若铁路沿着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由西向东走行,近630km为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地段。全线风沙段落分布长度达534.77公里,占线路长度65%。采取以桥带路输沙的主要桥梁有5座,总长度达49.738公里。风沙路基段落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段落为285.7公里,工程防沙段落为62.7公里。全线种植苗木共计1296.1059万株,其中种植乔木89.1658万株,种植灌木1206.9401万株。1.5米高立式阻沙沙障1541.490公里,0.8米高芦苇方格储沙沙障154.5024万平方米,0.3米高芦苇方格固沙4603.4744万平方米。   

工艺流程:

1、顺势而为,“以桥代路”的输沙理念用于特别严重的风沙地段。

和若铁路走行区域主要风季长达7个月(3~9 月),在部分区段年输沙量超过20m3或沙丘年移动速度超过10m。全线以桥代路的主要桥梁有5座,总长度达 49.738km,分别为塔特勒克特大桥2.889km、依木拉克特大桥8.657km、亚通古孜特大桥 9.828km、若克雅特大桥9.737km、尼雅河特大桥18.627km。采用以桥代路的输沙理念大幅降低了沿线风沙对线路的威胁,也为后期运营养护减小了大量的工作。这在全国治理沙害中尚属首次大段落应用,创造了世界之最。

2、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沙为辅,一劳永逸解决和若铁路沙害问题。 

和若铁路在有灌溉条件的连续风沙段落,在工程防沙的体系内配置了植物固沙体系,树种采用当地的耐旱、耐高温、耐盐碱、固沙能力强的的胡杨等乔木(乔木能够起到良好的降低风速作用,但需水量较大,为降低固沙林后期的养护费用及保障植物的成活率,仅在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植株后期能够自由成活的段落设置),其他仅靠滴灌成活的地段,采用灌木作为防沙林,灌木采用梭梭、柽柳、沙拐枣。

在全线风沙路基段落,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路段达285.7公里,种植梭梭、红柳、沙拐枣等耐干旱、耐盐碱苗木1296.1万株,全线风沙用地达22.7万亩,林带覆盖面积达11.4万亩,植物防沙工程体量在铁路领域属全国之最。目前全线植物综合成活率达到85%以上,植株平距高度在1.0~1.5m左右,绿色长廊初现规模,为和若铁路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3、“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梯次型“七带一体”综合防沙体系。

“七带一体”综合防沙体系采用的是“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布置。“七带一体”综合防沙体系,指在铁路主导风向侧及背主导风向侧,从铁路坡脚由近至远布置:坡脚雾喷固沙带、防火隔离带、芦苇方格与灌木结合固沙带、芦苇方格固沙带、乔灌结合阻沙带、积沙空留带、高立式沙障阻沙带等七条防护带而形成的防沙综合体系。

4、风沙防护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为植物生长提供时间周期。

和若铁路采取风沙防护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设计、建设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沙害不上道的目标,保障了开通运营时植物防护已经起到了防风固沙的效果。这相对于其他风沙区铁路建设已经迈出一大步,避免了开通时花费巨大的投资清筛道床的问题。

5、智能化灌溉为植物后期养护保驾护航。

为减小后期人员养护的投入,和若铁路全线植物防护设置的131口水源井均采用智能化配备,可实现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手机控制和监测灌溉情况,实现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灌溉管道系统设计中,在每个主管分出的支管上设灌溉专用电磁阀,并配备灌溉阀门反馈管理器、区间灌溉管理通信站、区间灌溉管理通信模块、区间灌溉控制RTU。这可以大量减少植物防护养护投入人员,可在全线开展日常的风沙巡养即可保障林带的成活以及长势。

运行效果:按照“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建设理念,施工中同步推进风沙防护工程建设,形成防沙护路的绿色屏障。

1、5 座风沙桥采取“以桥代路”输沙理念治理沙害,不仅保证了线路的安全,让风沙从桥下通过,还减少了施工对现场的破坏,保护了自然生态。

2、采取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沙为辅以及“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梯次型“七带一体”综合防沙体系,实现了建设期沙害不上道的目标,全线防沙林长势良好,绿色长廊已形成规模,整体成活率达到 85%以上。为和若铁路运营安全保驾护航,为防风固沙、生态恢复做出巨大的贡献。

3、全线植物防护设置的131口水源井采用智能化配备,大幅降低了养护工作量,减小了人员配置。

4、DK255~DK258铁路两侧的大芸种植,亩产量达到100kg,每亩收益约800 元。

和若铁路的建成通车彻底打破了南疆地区的交通瓶颈,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这条通往我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联通中亚、西亚的便捷运输大通道,沿线棉花、核桃、红枣、矿产等产品可直通疆外,运输成本也节省一半,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

二次污染控制:和若铁路防沙治沙工程各绿化水源井站无人值守,巡视和维护作业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随身带走。集中管养泵房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未产生二次污染。

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根据《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 21141-2007)、《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18 J285-2018)、《铁路工程绿化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北方地区)》(Q/CR 9527-2020)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要求植物成活达到70%以上,目前和若铁路全线植物成活率达到 85%以上,现场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全线植物风沙防护工程灌溉系统,可通过手机APP,控制、监测灌溉系统,是行业首创。

碳减排方面采取的措施:车站房屋采暖采用空气源热泵、电采暖等清洁能源;沿线及站区种植了大量的乔灌木,形成碳汇林。

碳减排效果:车站房屋采暖采用清洁能源,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铁路运输运力大、运费低、受天气影响小、安全性高、路网覆盖面广,有助于企业节省运输成本,落实了国家“公转铁”相关政策,符合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运输结构的要求,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线风沙路基段落,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路段达285.7公里,种植梭梭、红柳、沙拐枣等耐干旱苗木1296.1万株,林带覆盖面积达11.4万亩。按照每亩林带每年固碳0.43吨计算,和若铁路沿线人工造林全年固碳49020吨,不仅起到防风固沙效果,而且生态效益明显,绿色长廊形成了碳汇林,充分发挥植物的碳汇功能,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点:

1、“以桥代路”示范点:“以桥代路”的输沙理念用于特别严重的风沙地段。全线以桥代路的主要桥梁有5座,总长度达49.738km,让流沙从桥下通过,大幅降低了沿线风沙对线路的威胁,也为后期运营养护减小了大量的工作。这在全国治理沙害中尚属首次大段落应用,创造了世界之最。

2、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沙为辅以及“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梯次型“七带一体”综合防沙体系。

3、智能化灌溉为植物后期养护保驾护航示范点:智能灌溉系统解决沙漠植物缺水问题。

4、“以林养林”示范点:在DK255~DK258铁路两侧的植物防护林带中开展了以林养林研究,在梭梭植株的根部寄生经济作物大芸。

获得奖励荣誉情况:

2022年3月20日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颁发国家级2021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