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
0991-4165463
0991-4165461
0991-4165486
邮箱:
XEEPIA@163.COM
地址:
乌鲁木齐市南湖西路215号

新疆生态环保产业协会
芒种|以万亩青绿,写生态诗行
中国环境APP / 2025-06-05 / :94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重要意义,农历书说:“斗指丙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在江苏广袤的田野上,芒种不仅是一年农事的转折,更是一幅生态转型的动人画卷。鱼米之乡以绿为笔,在沃野间挥毫泼墨,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1
“一根草”蹚出致富路
在苏州太仓金仓湖畔,麦浪翻滚,每年5月底,成片的麦田会迎来丰收。丰收后,麦田也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何高效处理这些秸秆?
当地将秸秆进行综合利用,进行发酵饲料的加工。生态饲料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收集的秸秆达到1万—3万吨,年加工能力达3万—6万吨。变废为宝的秸秆一方面对外销售,另一方面探索种养结合模式,投资建设生态养殖场,养殖本地湖羊年出栏量达5000头,肉牛养殖产业也开始试验探索。在牛养殖基地,食用秸秆发酵饲料的牛,其牛肉品质更高。收集的牛粪还可以做成发酵的有机肥再还田,如今农场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超过了3%。

在生态循环农业的加持下,地产富硒大米、生态湖羊肉、秦川红牛等成为市场畅销农产品,田园风光、生态果园、乡村驿站等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风景。
2
土地也能喝“中药”
在南京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炭基农业”实践正引来海内外的关注。
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内3000多亩水稻田间,一派生机勃勃。施用了生物质炭肥的田地,秧苗分蘖多、根系壮,植株更加挺拔健康。
生物质炭,即作物秸秆、果木修剪枝条、农产品下脚料、动物粪便等各种废弃生物质在厌氧环境下热解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其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作用,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将生物质炭与肥料结合,就制成“炭基肥”。以生物质炭为基质发展而成的现代化养生农业产业,被称为“炭基农业”。
在芝山村,合作社的秸秆、养猪场的粪污、村民的厨余垃圾等废弃物,被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炭基肥、炭基叶面肥、炭基有机肥等“一炭三肥”。这些绿色转化的生物质炭,可与猪粪、化肥等配合施用。

这一技术在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已连续实施3—4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幅达36.6%,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种出的炭基水稻每亩约增产7.6%。
3
好水才能出好蟹
在宜兴高塍镇,有一片占地2200多亩的河蟹养殖基地——鹏鹞生态园,这也是宜兴市首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曾经,和许多传统鱼塘一样,这里尾水乱排、池塘老化、水质变差,不仅影响养殖效益,还对周边环境造成压力。如今,通过一场“绿色改造”,蟹塘焕然一新,成了生态养殖样板。
改造从池塘修整开始。工人们清理了淤积多年的塘泥,加固了塘埂,既防止塌方又为水草和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空间。新铺设的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分开设计,避免了养殖尾水和干净水源“串味”。鱼塘旁还建起了一片234亩的“生态净化区”,相当于给污水建了“自然疗养院”——尾水先流进种满伊乐藻、苦草的生态沟渠,再经过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层层净化,最后变成清澈的Ⅲ类水重新流回池塘。这种“三池两坝一湿地”的尾水处理模式,促进了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实现了“废水变活水”的循环利用。
为让养殖更智能化,园区里还装上了水质监测系统,如“体检仪”一般24小时盯着水中的氧气、酸碱度,数据直接传到手机,养殖户点点屏幕就能调水增氧。

如今的高塍镇,正把鹏鹞生态园的经验推广到全镇1.2万亩鱼塘。用当地人的话说:“好水养好蟹,好生态才是‘金饭碗’。”
从先民的农耕智慧到今日的绿色低碳稻田,江苏大地上的转型故事在诉说:最好的丰收,是让大地也能“年年有鱼”。这个周末,不妨去郊外的农田走走,听一听秧苗拔节的声音,望一望鲜活的鱼虾跃出水面——那亦是大自然写给我们最美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