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
0991-4165463
0991-4165461
0991-4165486
邮箱:
XEEPIA@163.COM
地址:
乌鲁木齐市南湖西路215号

新疆生态环保产业协会
小流域治理也不能忘了防洪
中国环境报 / 2025-07-11 / :13
当前正值汛期,很多地方的防洪任务艰巨。但也有个别地方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忽视汛期防洪工作,不仅不认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不建设防范山洪灾害的工程设施 ,还因其他主客观原因,随意改变河道形状及水流状态,甚至在河道上、急流处建设影响泄洪的旅游设施,导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给当地防洪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汛期防洪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影响整个治理项目的成效与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汛期防洪纳入整体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
笔者认为,汛期防洪不应孤立进行,而应与水利执法、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项措施有机结合。例如,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河道稳定的行为,确保整个流域行洪通畅安全;营造护坡林带稳固山体,减缓地表径流;修建蓄水池和小型水库调节洪峰,储存雨水资源,用于旱季灌溉或生态补水。这些措施与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等手段相结合,能够降低洪水风险,增强流域自身的调蓄能力和生态韧性。
由于小流域往往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覆盖不均,降雨后汇流速度快,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径流量,进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水文资料,因地制宜布设排水沟渠、拦洪堤坝、导流渠等防洪排涝设施,构建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例如,在城镇等沿岸重要保护目标附近,修建淤地坝、沉沙塘等设施,拦截山洪泥沙,稳固河床,避免泥沙大量涌入城镇建成区。同时,还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雨情、水情、灾情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信息采集、传输与分析的时效性,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加强应急演练和公众防灾意识教育,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极端天气来临时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应对。
为了保障防洪工作的长效性和系统性,还需强化制度建设和科技支撑。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的法规体系和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主体的防洪职责分工。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等,提升防洪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对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动态监控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治潜在隐患,确保各类防洪工程设施在关键时刻“建得起、用得上、管得住”。